尿毒症

尿毒症:

  1. 腎臟因不知原因,使其機能急速減少或功能停止,其尿量減少到500CC以下叫少尿;若200CC以下稱無尿,此無尿現象稱為急性腎衰竭。
  2. 若急性腎衰竭持續數月或數年,腎臟功能喪失,使代謝廢物,及各種有毒物質在使體液內滯留,此狀態稱為慢性腎衰竭。
  3. 若慢性腎衰竭,而導致腦、神經、心臟、肺、胃腸等被傷害,而導致非常多的症狀,謂之”尿毒症”。

㈠急性腎衰竭: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症侯群,其特徵為緊絲球濾過率快速嚴重下降(血清肌氨酐(Cr)與Bun上升),並伴隨尿量下降。患者會發生血液容積擴張,導致水腫、高血壓與鬱血性心臟衰竭。

  • 病因:包括葯物、敗血症,火傷、出血、休克、嚴重的腎血管疾病或懷孕而造成腎臟缺血,而引起
  • 症狀:尿量減少,夜尿常見,身體疲勞,食慾不振、嘔吐、臉色不佳、貧血、皮膚乾燥、有出血傾向,並有頭痛、噁心、浮腫、心悸等症狀。

㈡慢性腎功能衰竭(尿毒症):指各種原因造成腎臟慢性損害,腎實質嚴重毀損、以致腎臟不能維持其基本功能,包括排泄代謝產物,調節水、鹽酸鹼平衡,分泌和調解各種激素代謝等,而且可能導致漸進性喪失剩餘的腎元。

  • 症狀:腎性腎功能晚期(尿毒症)其Cr>5mg%,Bun>70,常伴明顯尿毒症狀-包括明顯貧血嚴重噁心、嘔吐、以各種神經併發症、水、電解質、酸鹼平衡明顯紊亂。

㈢治療:尿毒症的治療,首重飲食控制,以低蛋白、高熱量為原則,此外限制、西方醫學可用人工血液透析將多餘水份及毒素清除。

㈣中醫對尿毒病之看法:古文中醫有「癃閉」、「小便不利」、「虛損」之名,腎臟病患小便短少稱為「小便不利」無尿稱為「癃閉」

中醫分類上分三型

  1. 氣實壅滯、濕熱內阻-尿少尿閉,噁心、嘔吐、納呆厭食,頭痛煩躁,甚則抽搐昏迷,苔膩、脈實有力(多見於急性尿毒症)
  2. 脾腎陽虛、寒濕內蘊-面色晦滯、畏寒怕冷、下肢欠溫、大便溏薄或腹瀉,嘔吐清水、苔白而膩、脈沉細或濡細(多見於慢性尿毒症)
  3. 脾腎陽虛、濕熱互結-面色蒼黃或白光白,腰痠、倦怠乏力,不思飲食、胸悶懊憹,或發熱、煩躁、便祕或大便稀薄而發臭。苔黃膩而燥,脈細數或弦數-(多見於尿毒症濕濁熱化病例)

㈤中醫對尿毒病之治療-以溫腎陽滋腎陰,利尿消腫,排毒水分及毒素使BUN,Cr降低,兼補血、健脾胃,以期先天、後天恢復正常功能。